医疗健康产业按下了“快进键”。
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我国大健康市场规模当前已达到13万亿元,在过去8年中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3%,目前已经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这背后,与我国政策的持续助推有关。例如2015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随后几年《“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重磅文件的发布。
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端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迭代,加速着医疗健康创新格局改变。当下,生物医药企业高歌猛进并出海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加速国产突围和进行数字化革新,医疗服务机构从粗放式经营向专科化、信息化方向演进,医疗人工智能则逐步走向成熟。
各细分领域火热的表征下,是医疗创新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前路既是一望无际的蓝海,充满着机会与惊喜,也有狂风骇浪的巨大挑战,路途惊险又艰辛。原因在于,创新不属于“低垂的果实”,很难被采摘到,因此需要大量的人才、经费和资源,以及产业协同等。这考验每个入局者的智慧、禀赋与魄力。
面对正在来临的黄金发展期,医疗创新的各方参与者该如何抢抓机遇,并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医疗问题最优解呢?
2022年8月25日,以“约见未来·相执为印”为主题的“第二届约印医疗健康CEO领袖峰会”,或许可以成为窥视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窗口。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健康创投市场迎来如火如荼的大发展。
产业浪潮之下,越来越多的产业人士和投资机构跃跃欲试去投身医疗创新的大航海时代。纵观医疗创投圈,当下很多叱咤风云的医疗投资大佬都是彼时入局的。
这群人中,包括了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兼董事长郑玉芬女士。“中国和欧美的医疗诊疗技术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初心是希望将全球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回中国,改善国内的医疗环境。”郑玉芬女士告诉36氪,如何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中国的老百姓不用远渡重洋就能够用上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技术是其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5年郑玉芬女士创立了约印医疗基金,核心目的是做好医疗行业的投资,并只选择符合刚性临床、能够治病救人的项目。
成立7年来,约印医疗基金以病患为中心,以医疗服务为基础,依据病种、新技术及产业链三个维度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及体外诊断、智慧医疗等领域进行布局,现已累计投资包括泛生子、亚虹医药、东星医疗、天科雅生物、开影医疗、瑞华康源、捍宇医疗、陆道培医院等在内的30多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处在A、B轮的企业占据了约印医疗基金所投资项目数的一大半,85%的被投企业成立时间不足五年,总资产不足两亿。
敢于投资早期项目的底气来自于约印医疗基金足够专业化的团队。在约印内部,大多投资人拥有协和、北医、清华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等教育背景,且具有医疗健康产业丰富的从业经验。
从后续的发展来看,约印医疗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皆取得了快速成长。2016年,约印参与了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创新企业天科雅的天使轮投资。经过6年发展,天科雅已经于今年年初完成B轮超人民币3亿元的融资,领投方为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和建信投资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约印医疗基金目前有1/3的被投项目已经或正在上市辅导中。不仅如此,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约印医疗基金在2020年还拿到了科技部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并历年来在众多机构的榜单评选中进入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机构排名TOP 20、早期创投机构TOP50等。
除了资金的支持外,投资机构也需要持续不断的赋能与陪伴创新企业。为此,约印医疗基金从创立伊始,便搭建了投退一体化的团队,从产业资源、融资、渠道、品牌构建等多个维度为被投企业提供帮助。
例如当投资一家企业后,约印医疗基金大约会花大半年时间为被投企业做规范化梳理,以及辅助融资,从而让被投企业能够取得稳健发展。
“投资机构是陪跑的,主要的运动员还是创新企业们的CEO。”在郑玉芬女士看来,随着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大发展,整个产业亟需要一群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产业愈发成熟,企业的收并购也将变得更加频繁,但以CEO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仍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如果职业经理人团队不完善的话,是会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如何让CEO这个群体更快更好的成长,成为了我们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和初心,约印医疗基金从去年开始举办医疗健康CEO领袖峰会,以期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完善提供助力。
一个好的产业峰会,既需要优质的嘉宾阵容,也需要链接生态各方,才能更好成为产业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
第二届约印医疗健康CEO领袖峰会就是这样一场峰会,其链接和聚集医疗科技相关的政、产、学、研、医、投核心资源,实现更加高效的医疗健康前沿分享与产业协作。
“医疗健康CEO领袖峰会旨在能够发扬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从而推动更多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成长。”郑玉芬女士表示,“所以我们在峰会的构建上花了很多心思,力求全方位、多维度。”
总的来看,大会有以下三大亮点值得期待:
首先是高规格。本次峰会汇聚了业内顶级大咖,能为会议带来深度的洞见与思考。从分享嘉宾所处的领域来看,覆盖了政产学研医投六大圈层,力多维度展示中国医疗科创生态圈,充分促进产业间的交流互动。
再者是够前沿。本次峰会除了嘉宾进行医疗健康行业的前沿分享外,也有汇聚多位行业人士进行观点碰撞的圆桌探讨,包括“穿越周期,企业价值之道”和“面向未来,医疗创新之路”两大议题,最大程度保障了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思想的丰满度。
最后是视野阔。医疗大健康作为高壁垒的前沿科技赛道,产业化的过程中既需要对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和洞察,也需要对政策方向、商业化落地有足够清醒的认知。
为此,本次峰会延续上届传统,邀请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也邀请到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以及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等。
可以看到,本次峰会以赋能CEO领袖群体为核,拥有规格高、大咖众多、活动形式多样、话题前沿、资源聚合效应强等特点,能够深度勾勒医疗健康行业全景,并通过多个领域叠加多重认知,保证各领域的覆盖及研究内容的深度,最大程度让行业与会者洞察医疗健康行业浪潮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我国医疗大健康行业正迈入崭新的阶段:创新,特别是原发性创新,已经成为了产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总投入常年维持在5%左右,2019年猛增25%,首次突破6%,2020年预计8%,2025年目标15%。届时,中国研发总投入也会超过美国,我国对基础研究和原发创新的重视可见一斑。
但原发性创新并不容易,其是一条无人之路:于医疗创新者和企业家们而言,可供参考学习的对象越来越少,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
正是在此背景下,入局者们一定要有明确的定位和一支优秀的团队,并在所处的领域有很高的研发效率,且能够积极参与到行业的交流、协作中。
创业者精神也是推动企业能走多远的重要条件。“创业创新的精神一是在‘创’,二是在‘守’,即企业家既可以打天下,也可以守天下。”郑玉芬女士表示,“希望我们能够将各行业的领袖精神持续赋能给目前在探索无人之路的这些CEO们,让他们能够不断突破,探索医疗创新的边界。”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和企业入局,医疗健康行业正在迎来黄金时代,要想抓住这一时代机遇,需要政产学研医投等各领域的参与者一起努力。在这样激荡澎湃的大历史下,相信没有什么能比成为产业变革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更幸运的事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下配资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