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口腔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单说现在牙科诊所最常见的种植牙,即便是价格相对较低的也达到了五六千,最贵的种植牙标价已经达到了11万。而近些年兴起的“隐形牙套”,一副的价格通常需要5万元,便宜的也要3万元。随着人们对口腔问题重视程度提高,许多口腔企业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3月22日,国内口腔连锁医疗企业瑞尔集团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市场首家口腔专科连锁企业。它的上市让私人牙科诊所和高收入牙医群体进入公众视野。据瑞尔财报数据显示,专攻高端牙科的瑞尔齿科全职医生平均收入为1279万元。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相比之下,在以高薪着称的互联网中,阿里P7的最高年薪也仅为120万。
作为瑞尔集团的创始人,邹其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的初衷是植根于口腔医疗行业本身。品牌的增值需要时间,需要长期坚持服务至上;做好用户服务,形成口碑,从而实现增长和回报。就在大家都在关注邹其芳的成功之时,却很少有人知道,曾经的他只是一个泥瓦匠。
1953年,邹其芳出生于天津市。16岁那年,本该读书的年纪,邹其芳却因时局原因,被下放到建筑工地做了一名泥瓦工。恢复高考后,他拼命苦学,才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而彼时,邹其芳已经25岁。
1982年,邹其芳在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市卫生局外经处工作。当时,外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邹其芳的部门负责合资制药厂的筹建,而中美史克则是天津制药行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筹建过程中,邹其芳发现合资制药厂的广阔前景,所以在筹备工作完成后,邹启芳毅然辞掉铁饭碗,跳槽合资制药厂,成为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的第4位中国员工。
在中美史克工作的8年时间里,邹其芳在市场开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美史克做出巨大贡献。1992年,邹其芳选择辞职,进入沃顿商学院。按照邹其芳自己的说法:在去沃顿学习之前,他已经是中美史克全国营销部的经理了。当时想出国留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其在大学学的是英语,又从事了几年的企业管理工作,觉得自己缺乏管理知识,所以想系统地学习MBA课程。
1994年,邹其芳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学位。毕业时,邹其芳收到了5份聘书,3份来自香港公司,2份来自美国。最终,他选择去了香港信孚银行担任经理。但很快,邹其芳就发现自己在这个高薪金领的工作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不是他的专长,并且他之前的经验在这方面很难发挥。于是,1995年,邹启芳调到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担任管理顾问。
一次偶然的机会,邹其芳原来在中美史克的老板收购了一家种植牙公司,想开拓中国市场。便找到邹其芳来做市场调查。邹其芳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查,发现中国在牙科服务和牙科医疗技术方面落后于整体市场的发展。需求很大,但服务很少,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齿科服务理念。
于是,邹其芳决定开发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1999年,邹其芳创立瑞尔齿科。起初。瑞尔齿科借鉴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的“四手操作”模式:独立诊室、10张椅子、1名医生配一名助理。8名医生,10名护士,3名行政人员,这就是当时瑞尔的整个团队。
在开店之初的几个月里,病人很少,但一个不经意的电话打破了瑞尔惨淡的处境。一天下午,瑞尔牙科接到了波兰大使馆的电话,一位部长牙齿掉了一块。第二天他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外事活动,问能不能帮他治疗。第二天一早,瑞尔特地提前为这位部长开门,进行了紧急处理。得知消息后,美国大使馆还派出主任医师到瑞尔进行现场检查,并立即指定瑞尔为美国驻华外交人员及其家属的指定牙科服务诊所。
当时的瑞尔齿科客户多为外国人和海归,截至目前,5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和在华机构仍是瑞尔集团客户,累计服务患者约740万人次。2010年至2011年,凯鹏华盈、启明创投等资本的进入加速了瑞尔的扩张。2017年,邹其芳宣布计划在未来5-8年内建设1000家诊所和医院。当时,瑞尔只有大约70家诊所。
但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瑞尔新店数量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10家左右,扩张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究其原因,一方面与邹其芳对更高服务质量的追求有关,另一方面,估计也与他多年来形成的经营理念难以改变有关。
如今,历经23年的发展,截至2021年,瑞尔集团在中国15个主要一二线城市运营111家医院和诊所,提供中高端口腔护理服务,并拥有882名高级牙医。不仅如此,瑞尔集团还是中国高端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最大的民营口腔医疗服务集团,也是中国整体民营口腔医疗服务第三大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2022年3月,瑞尔集团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市场首家口腔专科连锁企业。此时的邹其芳,已经69岁。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牙医资源确实稀缺。2020年,欧洲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中约有810名牙医,美国约为608名,而中国每百万人口中仅有175名牙医。行业壁垒低,经验丰富的牙医很容易建立自己的地位,我国口腔医疗行业存在长尾效应。
而这一现象就导致连锁私营牙科机构不得不“高薪留医”。近三年,瑞尔集团全职牙医的年均收入超过100万元,最高的甚至接近2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19财年至2021财年,瑞尔齿科毛利率分别为12%、1%和21%。看似赚钱的瑞尔,实际上将大部分利润转移给了医生。
除了毛利率不高外,瑞尔也面临着市场的极速变化。如今,以数据为中心的技术和服务变革正在改变牙科和医疗保健行业的运营模式。口腔数字生态的形成和建立,意味着企业不能再根据当前的市场指标行事,而是更多地考虑市场数据带来的商业前景和规模。而瑞尔集团能否跟上行业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下配资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