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作为一个有5年股票配资炒股经验的老油条用过大大小小的股票配资平台也有十多家了,虽然有了大几年的配资经验,但是在配资时还是很重视自己的资金安全问题,就像大多数的配资用户心的那样,担心自己用血汗挣来的保证金在转入配资炒股公司后公司提桶跑路,或者在公司提供的配资交易账户里即使盈利了公司还各种借口不让提现。因此挑选到一个能够保证资金安全的期货配资排名真的很重要。
在一纸公告宣布总价款近十亿美元的合作“告吹”后,诺诚健华-B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故事”似乎要变成“事故”了。
2月15日晚间,诺诚健华发布公告称,渤健已通知公司,为便利而终止双方就有望治疗多发性硬化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口服小分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达成的合作和许可协议,双方将在90天内完成权益过渡。
据了解,2021年诺诚健华以最高4亿美元的代价将奥布替尼治疗MS及相关全球权益授权给渤健,并已获得了25亿美元的首付款。如今合作折戟,这预示着诺诚健华将无缘未来至多125亿美元的潜在临床开发里程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受此消息影响,2月16日甫一开盘,诺诚健华便低开低走,盘中跌幅一度超过3成,同时换手率亦较前几个交易日显著放大,投资者“夺门而出”的心态之迫切可见一斑。截至当天收盘,诺诚健华收报85港元,跌幅234%,全天换手率达到62%。
若以当天收盘市值计算,官宣“分手”后诺诚健华A、H股一个交易日蒸发的市值便接近了百亿元人民币。
在本平台看来,诺诚健华遭投资者“用脚投票”,表面上看固然是因为受到了渤健退出这一“黑天鹅”事件影响,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预期有所削弱。
但若从更深层次思考,此次双方的分手,抑或会动摇诺诚健华整个的投资逻辑。毕竟,对于诺诚健华而言,其原研的BTK小分子抑制剂奥布替尼实在是太重要了。
公开资料显示,奥布替尼于2020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2021年通过医保谈判后于当年年底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Q3期间,公司奥布替尼销售额为83亿元,环比大增64%;去年前三季,奥布替尼的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同比劲增129%。
目前,奥布替尼在国内已获批2个适应症,分别为r/rSLL/CLL和r/rMCL。与此奥布替尼还在拓展自免领域,且已有4个适应症处于二期,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其中,与渤健合作的项目无疑被诺诚健华寄予了厚望。毕竟,横向对比其余适应症的情况,MS一度被外界视为BTK抑制剂打开自免市场的最大适应症。举例而言,SLE领域已有BLyS、APRIL、CD20靶点药物覆盖,如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48周SRI指数接近80%,而奥布替尼100毫克计量12周SRI指数仅64%。
然而,由于观察到肝损伤案例,2022年底FDA便叫停了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实施部分临床。在美国进行的二期研究将不再开展新的患者招募,而美国以外地区的临床招募亦将暂停。
值得一提的是,诺诚健华对于相关肝损伤风险有自己的见解。
据了解,M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脱髓鞘和神经变性。截至目前,全球已获批26个MS治疗药物中,有24款药物均有肝功能相关的问题。而奥布替尼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肝酶增加,且发生肝酶增加的时间主要在前两个月。诺诚健华方面认为,肝酶增加是可逆的,患者早期只要通过肝酶检测就能够预防,实质受影响的患者很少。
诚然,BTK抑制剂最终究竟能否适用于MS仍是未知数,现今盖棺论定为时尚早。但毋庸置疑的是,时至今日诺诚健华合作方渤健的耐心已然耗尽了。
期货配资排名,投资方向等待风险释放,耐心布局硬科技成长股。据兴证策略团队的“新半军”跟踪框架:“新半军”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景气度分化。而结合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虽然诺诚健华在昨晚的公告中坚称“对奥布替尼依然充满信心”,并将加速推进奥布替尼在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临床开发,但显然投资者的信心已经折损大半。
后市来看,得益于去年成功登陆科创板,中短期而言诺诚健华料将会“不差钱”。
但鉴于诺诚健华的在研管线进度迟缓,其中进度最快的产品预计也要到2024年才能上市,而另一款商业化商品Tafasitamab也仅获批在海南博鳌作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使用,新的业绩增量或还需加强。
期货配资排名交易模式之所以会受到更多配资用户的关注,主要是由于配资投资方式的盈利性较高,如果擅长于操作短线配资的投资者在短期间内就能获取一笔可观的盈利,但一定要注意交易风险和仓位控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下配资网观点